买三板 | 2016-08-04
困惑中的新三板
分层制度落地后,众人期盼的流动性红利却未及时到来。市场交易冷淡,流动性僵局持续。无论挂牌企业还是投资者,新三板玩家都对市场存有困惑。
截至8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8000家,今天挂牌企业已达挂牌总数达8044家。新三板做市指数自 2015 年 4 月 17 日创出 2673.17 的高点后便开启了漫长的下跌模式,目前为止三板做市指数已经跌破 1100 点,创出一年半的新低。
一个未来将拥有上万家中小企业的交易市场已经具备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加之目前新三板挂牌供应速度的减慢,会逐步减少供给压力。
估值底在哪里
新三板后续政策推进以及流动性问题已经被市场讨论非常充分,这也是未来影响新三板变化的主要两大因素。从最新情况来看,新三板整体估值已降至 25 倍左右,创新层的估值正在向 20 倍靠拢,或许,单纯从公司价值上看,新三板的投资价值正逐渐显现。
最新新三板整体 PE 仅为中小板的 53.06%,创业板的 35.61%。如果我们以 2012 年中小创的估值作为新兴行业的估值底部区域,叠加新三板政策不明朗、流动性匮乏的不利因素,新三板估值底部区域或许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或者用积极点的看法来说,我们正逐步走进估值底部。
并购底是否足够坚实
从 A 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多数集中在当年 10-15 倍(2016 年预期业绩),少数在当年 15-20 倍(2016 年预期业绩)。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产业资本代表的上市公司对于新三板企业的投资预期基本在这个估值区间,这也验证着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认可的企业价值底部。在新三板上,产业资本的定价权正在快速提升,而代表的资本行为就是并购,而新三板也将在这个趋势下,继续向着代表定价权方向的产业资本端靠拢,估值中枢将趋于并购市场;而所谓的新三板底部很可能将是由产业资本的定价权所决定,也就是并购底。
底部是买出来的,谁买?产业资本,并购估值是新三板的阶段性底部从近期新三板的资本行为看,产业资本正在积极的介入,而部分企业预期也已经和产业资本预期靠齐。在这个趋势下,产业资本在新三板中的定价权将会持续提升,并且同时会影响到新三板整体的投资者预期,在投资者预期受到产业资本定价权的影响下,市场估值中枢将逐渐朝着代表产业资本定价的并购估值靠齐,而投资者预期的这个变化也将带动市场现状向着这个趋势加速运行,届时企业预期也将逐渐下行,而下行的底部就是代表产业定价的并购估值。
为产业资本在新三板上的并购行为将会逐渐形成投资者预期的并购底,而这个并购底的寻找基本上遵循当年 20 倍以下的并购估值;因此在新三板上,率先跌破并购底并且在产业方向上具备并购价值的企业在此逻辑下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同时也将是新三板反弹的第一波力量;但从整体看,新三板的估值中枢仍未到并购底的位置,反弹也仅是结构性反弹。
新三板选股经:唯有寻找成长 选择优质标的正当时
新三板近两年的成长性是有目共睹的,而今年的分层又让我们对高成长的公司进一步聚焦。创新层的公司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速超过 30%,平均净利润增速接近 50%,成长性可以说是超过了当年的创业板,而且目前有一批创新层的公司同样符合创业板的挂牌条件,创新层公司质地非常不错。另一方面,新三板数量众多的挂牌公司可以非常有效的为创新层提供新鲜血液,创新层将非常有效的进行选入一批、淘汰一批周而复始的筛选操作,公司成长性好,独具特色的公司将得到市场充分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场外市场总部副总经理徐业伟认为,从一级市场角度来看,未来新三板市场监管必然趋严,“而且这会是长期的趋势。”“现在大概是券商日子最难过的时候,但对市场而言是好事。”徐业伟分析说,但目前的压力也会迫使券商改变思路,“越来越多的券商会重质而不重量。”他表示,对新三板市场短期看平,长期看好。
“已经在新三板上挂牌的公司完全可以使用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手段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同时顺势而为,不要仅仅盯着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还可以是债券或者银行贷款,别将发行价格定得太高,要不忘初心。”徐业伟提醒说,目前对新三板企业而言也许是个难熬的阶段,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个寻找优质标的的好时机。
继续关注新三板的唯有寻找成长。高成长,质地好的公司在目前估值不断下压的阶段更应该去追寻,尽可能在估值较低的区域寻找好的公司,新三板机会或许离我们越来越近。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