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快速、最专业的新三板资讯 | 买三板
咨询热线:010-57496903 登录 注册

首页 · 公司资讯 · 正文

石墨烯电池产业化前景广阔 挖掘新三板石墨烯概念机会

导语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够有效提升动力电池容量并实现快速充电,将直击目前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两大痛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动力电池可能是石墨烯真正爆发性应用的契机。石墨烯在电池领域市场空间大,不仅在锂电池领域直击动力电池大规模推广的痛点,对铅酸电池领域的产业升级意义不凡。

买三板 | 2016-08-08

石墨烯电池产业化前景广阔 挖掘新三板石墨烯概念机会

石墨烯的由来

碳具有多样的电子轨道特性,完全以碳元素构成的碳材料具有各种各样特异的性质,在材料的历史发展中碳材料(如木炭、炭黑、石墨等)是基础的一环。1990 年之后,碳材料翻开了新的篇章,新兴碳纳米材料具有更特殊更卓越的性质,其囊括的材料中既有世界上最软的材料,也有最硬的材料,既有绝缘体,也有半导体甚至超导体,既有绝热材料也有热导材料,将碳材料的应用领域扩展的更为广泛,其中又以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和石墨烯为典型代表。

石墨烯在 2004 年被发现,2010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因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此,国内外都对其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石墨烯的研究。中国、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和韩国等等经济体,都是走在石墨烯领域发展的前列,也是对石墨烯产业支持投入最大的几个国家或者组织,他们不仅对此投入大量资金,还设立研究机构,打造产业联盟,积极推动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的进程。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近日,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字头”石墨烯材料产学研平台成立,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将向着集团式整体合作研发迈进。

据了解,该联盟由四川聚能仁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青岛蓝鲸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等17家产学研单位联合发起组建。

石墨烯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此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包括“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在内的多个石墨烯产业支持政策,有望在上半年陆续出台。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推动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推动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十三五”期间,石墨烯产业将逐步形成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涂料、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光电领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在内的四大产业集群,全行业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石墨烯于电池领域应用较为多元化,主要有三大产业化方向:1)正负极导电添加剂,可提升充电速度。2)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如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能够提升电池容量。3)石墨烯功能涂层,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寿命。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够有效提升动力电池容量并实现快速充电,将直击目前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两大痛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动力电池可能是石墨烯真正爆发性应用的契机。石墨烯在电池领域市场空间大,不仅在锂电池领域直击动力电池大规模推广的痛点,对铅酸电池领域的产业升级意义不凡。分析认为,目前石墨烯导电剂市场化一枝独秀,非常看好其他方向的多点开花,石墨烯电池市场化前奏已经响起,即将进入全面爆发期。

新三板石墨烯概念股机会挖掘

新三板共有 4 家以石墨烯为主业的挂牌公司,其中已形成粉体和薄膜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第六元素和二维碳素值得关注。

第六元素:国内石墨烯粉体产能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拥有6 大系列粉体产品线,在涂料、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其积极通过与下游战略合作拓宽产业化路径也已取得明显成效,收入规模突破 2,000 万元。

二维碳素:国内石墨烯薄膜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年产能达 20 万平米。其自主研发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已规模化应用于触控领域,在便携式智能终端、可穿戴电子产品等领域中是国内第一家销售石墨烯触控产品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是石墨烯薄膜生产及应用的领军者。


关键词: 新三板 石墨烯

推荐阅读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