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 | 2016-08-10
医药外包组织=CRO+CMO+CSO。医药外包组织已经贯穿到药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其中CRO、CMO、CSO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 销售三大环节。由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全球范围内的医药外包仍属于朝阳产业,CRO企业正从传统模式向风险共担模式发 展,Frost&Sullivan预计未来五年CAGR达12%。
新药研发压力推动全球CRO行业腾飞。新药研发平均年研发成本从70年代的1.79亿美元增长至现今的25.58亿美元,但成功率却只有 1/5000-10000。另一方面,受专利到期影响,制药企业面临专利悬崖困境,渴求缩短研发周期。于是,需求端刺激着全球CRO行业的逐步腾飞。根据 Frost&Sullivan的统计,仅2010年,全球CRO市场就达到214.2亿美元,同比增速 10.2%,Frost&Sullivan预计2017年CRO市场容量将翻倍,达到430.9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5年行业CAGR达11%。
国际产业转移、审批趋严推动国内CRO市场呈跨越式增长。国际CRO市场上,欧美在20世纪90年代已较为成熟,随着CRO巨头的全球扩张和亚洲地区 经济科技的崛起,21世纪CRO产业逐渐向亚洲转移。中国的成本优势和广阔产业前景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CRO市场容 量达943亿元,CAGR达25%。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物临床试验自查核查、药审加速推动国内CRO市场向千亿量级发展。
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四大主流趋势引领国内CRO行业蓬勃发展。现阶段国内市场CRO分为三级阶梯,顶层是大型跨国CRO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其次是以药 明康德、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等为代表的本土大型CRO,这类企业熟悉国内市场,可提供大部分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服务;此外,市场上也有中小型本土 CRO,良莠不齐。我们认为国际化、多元化、特异化、深度合作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四要素。风险因素。(1)政策改革推进路线和方向是否有变的风险;(2)经济下行影响上下游供应链的风险;(3)一致性评价实施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市场判断和投资策略:在层次分明的竞争格局中,独具特色的医药外包组织能够做到深耕细分领域。建议关注“质量保证、渠道广泛、特色鲜明”这一投资主线的新三板CRO公司:苑东生物、先路医药、赛德盛、康复得、奥咨达等公司。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