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8-18
美国航天局的小行星捕捉任务向前推进
美国航天局的小行星捕捉任务又向前推进一步。近日,该机构批准“捕星”机器人任务部分进入设计研发阶段,并希望其航天业界的合作伙伴帮助提供“捕星”无人飞船实验仪器载荷。
据新华社8月17日消息,“捕星”任务正式名称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共分机器人任务和宇航员任务两个部分。在机器人任务部分,美国航天局将于2021年12月发射无人飞船,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一块巨石,然后将其挪至月球附近。在宇航员任务部分,美国宇航员将于2026年乘坐“猎户座”飞船,前往探索这块巨石。“捕星”任务从2013年开始实施。美国航天局认为,这一计划对美国实现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火星的目标至关重要。
无独有偶,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16日上午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开始执行长征五号首飞火箭的吊装和海上运输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6年的宇航发射任务中,有15次为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长征七号首飞、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备受各方瞩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完成两颗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确保区域导航系统稳定运行。高分专项将发射高分三号卫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首飞,这对于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更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业将进入快速攀升阶段
我国航天事业将进入快速攀升阶段,重量级成果将在“十三五”出现高速增长,布局航天是长期逻辑。航天已不是纯粹的学术、军队专属,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已接近布网完成,亟待民用放量;移动通信卫星已上天服务,服务弱覆盖区域;商用遥感卫星已慢慢步入正轨,我国航天事业正在飞速的向民用、向市场靠拢,预计随着天基布完的日益完善,发达国家万亿航天市场将现于中国。
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 亿元
2015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高速发展,总体产值达到1735 亿元。预计到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 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要达到2400 亿元。
未来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将沿着上下游进入并购整合期,增强自身竞争力将成为国内企业普遍采取的发展策略。目前,北斗产业链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占比呈现增长态势,已具备了泛在化应用条件,打破北斗应用的集中化专业领域,扩展市场发展空间。预计市场加速向上拐点将于2018 年出现。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中国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规模在“十三五”末有望达到8000亿元以上。
新三板航天概念值得关注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