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8-22
新三板流动性困境如何破解
从长远来看,分层制度的推出不仅能有效降低投资者搜集企业信息的成本,更能显著改善市场流动性。基于市场各方对于降低投资者门槛、私募基金参与做市、退市机制、竞价交易、并购重组等配套政策的期待,这些都是长远解决新三板流动性的重要出路。
第一,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扩大投资者队伍。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核心问题在于合格投资者人数太少,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势必会导致市场定价失真甚至于市场功能缺失。第二,私募基金参与做市,从供给侧解决做市商数量问题。如私募机构能参与做市,将丰富做市商队伍,使得券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扭转,从供给侧解决做市商数量问题。此外,私募机构更加重视股权增值带来的高收益属性能缓解券商在做市企业选取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助于解决流动性。 第三,建立良好的退市机制,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建立有效的退市机制,加大违法成本,使投资者进入市场后与企业内部管理层享有同样的对重大信息知情权,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提振市场投资热情。 第四,创新层先行先试,在制度层面谋求突破。在创新层试行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才能使得创新层企业在股权激励设计、流动性释放条件等方面趋于完善,有助于优质创新层企业真实价值被发现,促使其长期留在新三板市场
企业只有从自身着手,真正做强做精做细,从小处着手,从提升自身实力着手,才能真正吸引投资者,资本市场不仅仅是故事汇,更是实力角斗场。监管层良性监管,投资者理性趋好,企业做大做强,中介机构恪守底线,这样的市场才会是一潭活水,也许会有暂时的迟疑,但不会有恒久的失意,新三板依然值得期待!
新三板合理定价问题不容忽视 需建立完善的定价体系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宏观策略与新三板研究部经理孙建波表示,当前做市商的持续性较差,经过近两年的做市,在做市期间谋求高价退出的心态较为严重。由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不规范程度较高,在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做市商面临着较大的业务风险,盈利能力较弱。
专家指出,做市商从新三板公司以一定折价拿到股票,本意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券商有内部盈利考核的压力,提供流动性的隐含前提是券商不能亏钱。在去年市场流动性好的情况下,做市商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一次性,就能兑现收益,但现在做市商无法以较高的价格卖掉,无法赚取差价。做市需要占用券商的资本金,资本金每年有收益性考核,如此导致券商宁可不卖、不提供流动性,也要保证股票不亏损。由于市场交投不活跃,做市商进行买卖都非常谨慎,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实际上限制了做市交易对整个新三板流动性提升功能的发挥。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新三板尚未建立完善的定价体系。
新三板目前还是非常新的市场,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但还没有解决公司定价体系的问题,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就像在创业板诞生初期,也面临如何寻找创业板定价体系的问题。在创业板刚推出的一两年,也经历过冷冷清清的光景,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一个逐步被广大投资者认识和认可的过程。在寻找市场合理定价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步认识市场和它里面的公司,慢慢形成市场的参与群体和研究体系,最后能形成合理定价体系。新三板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新三板掀史上最全面自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系统”)在8月17日向各家主办券商下发了又一轮最新的监管要求,即《关于落实“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自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文件显示,全国股转系统此次要求的自查对象有四类。首先是,资金占用、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2015年年报和2016年半年报检查等专项工作中涉及的挂牌公司、主办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其次是, 2015年以来暴露出的违法违规、不规范问题以及风险事件所涉及的相关市场主体;除此之外,还有落实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涉及的相关市场主体。
“从核查内容来看,此次文件中提到的问题几乎涵盖了新三板市场近年出现的所有问题,我认为监管层此次是希望做一次全面的扫描有利于监管层形成对新三板市场更精确的认知。” 一位中信证券承做新三板业务的人士表示。
“此次自查的全面性体现在自查对象,自查重点以及延伸部分。我觉得应该是新三板扩容之后要求核查最全面的一次了。”北京地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8月19日表示。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