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9-12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渐行渐近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宫二号目前已在酒泉发射场顺利完成垂直转运,标志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并将于9月15日至20日择机发射。
据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7月上旬起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于今天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目前,空间应用系统、酒泉发射场和测控通信等系统,已完成执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美国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发射
美国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8日发射,前往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据新华社9月9日报道,这个探测器全名为“起源、光谱释义、资源识别与安全-风化层探测器”,按英文首字母简称为“奥西里斯-REx”。当地时间19时5分,该探测器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在晚霞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
如果一切顺利,探测器将于2018年8月飞抵贝努小行星,然后用2年时间对小行星表面进行测绘,寻找可能存在的矿物质并挑选采样地点,2020年7月伸出机械臂从它的表面采集至少60克样本,2023年把样本送回地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将启动 力争年产值300亿元
9日记者获悉,湖北省政府近日召开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项目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加快启动基地建设工作,全面推动湖北省航天产业发展。会议指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带动湖北省新一轮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精密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强化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基地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据悉,该基地建成后将主要发展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激光、新材料新能源、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100公斤以上、100颗100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力争年产值达300亿元。
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发射多颗科学卫星
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等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借助于这些科学卫星工程项目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望在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展。
吴季表示,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我国将研制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等,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
航天工业“十三五”末有望达到8000亿元以上
据之前媒体报道,未来5至1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任务,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启动研制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加快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等航天重大项目实施,取得一批空间科学原创性成果。未来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绕火星、落火星、巡火星的“三步”并“一步”,到2020年,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大跨度的挑战。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中国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规模在“十三五”末有望达到8000亿元以上。
新三板航空概念值得关注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