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快速、最专业的新三板资讯 | 买三板
咨询热线:010-57496903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系列扶持政策 新三板多家机器人企业蓄势待发

导语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机器人产业子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预计今年年底会陆续出台。中国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在加速增长,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大多集中在组装和代工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国家大力攻关的重心。

买三板 | 2016-10-13

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系列扶持政策 新三板多家机器人企业蓄势待发

机器人产业或迎来系列扶持政策

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机器人产业子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预计今年年底会陆续出台。中国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在加速增长,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大多集中在组装和代工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国家大力攻关的重心。

作为科技新秀的机器人产业,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质公司开始布局服务机器人,随着政策上暖风频吹,催化不断,服务机器人进入加速蓄势期,其放量爆发预计就在未来几年,已成机构共识。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6-2022 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 5.6 万台,连续 2 年行业增速在 50%以上,但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行业仍有广阔成长空间。参照国际经验,人口红利缺失、人力成本上升会带来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提升。我国适龄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上涨速度超 GDP 增速,人口红利拐点来临,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政策方面,从“机器换人”到“无人工厂”,到《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的顶层发展战略,政策的扶持鼓励,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销售数量从2013年的3.7万台增长至5.6万台,增幅达到了50%以上。截止至2014年底,国内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基地已经达到35个,总规划面积突破3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国机器人产业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安信证券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速近5年一直处在较高水平,2014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产能将成倍上升,但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新三板多家机器人企业蓄势待发 重点关注 5 家

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梳理,机构看好新三板具备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基础工艺扎实、具备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的本体制造企业及具备规模优势的系统集成企业。

和氏技术(832281):公司以汽车、电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用户为主要市场,通过研发创新和提供优质自动化非标设备为突破口,在国内制冷压缩机生产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报告期内已进入汽车转向器装配线领域,并积极开拓与汽车零配件加工及装配领域相关联的行业。

伯朗特(430394):公司采取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产品主要有:注塑机械手、压铸机械手、冲压机械手、工业机器人。公司终端客户主要来源于制造业,涉及领域广泛,如:电子、汽车、家电、化妆品、日用、3C、制鞋、包装等行业。

行健智能(831435):公司产品研发理念:“对行业最适用的定制机器人,带眼睛和大脑的智能机器人”,“拓展成熟技术、研发新技术、小步快跑、面向大行业、做可复制的批量化的产品”。 公司产品现已覆盖化工压力容器、造船、海洋工程、核电、钢结构、集装箱制造等装备制造业。

拓斯达(831535):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致力于打造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业机器人生态系统和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经营范围为工业机器人、模温机、机械手、中央供料系统、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吸料机、除湿干燥机、冷水机、混色机、粉碎机、输送带。企业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近 40 项,在报的专利 10 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角坐标机器人荣获广东产品 2 个,广东高新技术产品 5 项,多项产品通过欧洲 CE 认证。

昆机器人(833999): 公司致力于工业机器人及软件的研发、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系统技术和系统服务,产品服务满足客户模块化、定制需求。公司在机械加工自动化、塑料电子产品注塑植入及上下料、物流搬运、产品装配与检测、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等应用方面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具有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和广泛的客户资源。


关键词: 新三板 机器人

推荐阅读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