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11-07
今年以来股转系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但新三板市场存在的流动性顽疾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新三板成指和做市指数正纷纷逼近历史低点。
新三板野蛮扩充的时代已结束
2016年10月21日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如果挂牌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严重失信、欺诈挂牌、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重大违法等5种情况,公司会被施行强制摘牌措施。
股转公司表示,新三板自扩容以来,挂牌公司数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场规模已经形成。为了健全市场自净功能,实现市场优胜劣汰,对于不符合挂牌维持条件,以及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挂牌公司,将依法强制其股票终止挂牌。
这次退市制度的推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跨越,它将从制度上促使不良企业退出市场,净化市场环境,推动挂牌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保证挂牌公司质量;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并提振投资人对场内企业的信心,更加有利于新三板市场优质企业的发展,会极大地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虽然,意见稿仍属于框架性阶段,还有进一步深化细化的空间。但是这标志着新三板野蛮扩充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制度供给层面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问题
新三板如今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融资的问题,而融资的核心是流动性。虽然2015年新三板融资规模达到1200亿元,2016年至今也有近800亿的融资规模,这并不能说明新三板融资功能已经变好。
如今新三板虽然融资功能不强,却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规范了公司结构和治理,以及并购、股权激励等行为。但这些作用要得以实现,也要以提高流动性为前提,比如重组的核心仍然是定价问题。
分析认为,可从制度供给层面解决现有问题:第一,提高市场的参与度,降低投资者门槛,门槛降到多少可以商榷;第二,从股票发行层面要加大,要突破35人,未来新三板创新层完全可以走向公开市场;第三,在交易制度上可以大胆创新,进行竞争性的做市交易制度,或者采取混合做市商制度。
私募有望接棒成做市新动力
自2016年9月14日《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推出以来,各家私募便在积极行动提交申请材料。思考投资(831896.OC)在11月2日宣布其做市业务试点申请材料已收到股转的《接受确认单》。
紧隔一天(11月4日)思考投资又高调许下“做市诺言”,出于对新三板做市业务的前景及未来发展,思考投资决定在取得股转系统私募机构做市商资格后,拟将做市业务投入资金上限提高到人民币3亿元(与公司挂牌后三次募资总额相等),并“高喊”公司积极秉承取之于新三板用之于新三板的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联讯证券新三板分析人员在接受表示,在单一券商做市制度下,做市商在自身库存股票体量较大的前提下,很难做到不考虑方向性投资,仅以买卖差价为盈利点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使不以方向性投资为目的去交易,也会因为库存股存在下跌风险被迫进行方向性减持。而私募参与做市,可以加速做市商的优胜劣汰,改变目前做市商传统盈利模式。
对于私募参与做市对改善市场流动性的积极意义,联讯证券分析人员表示,私募参与做市的股票,在估值定价方面会更加合理,随着私募机构对做市股票的推广,市场上股票的成交情况会变得活跃。
另外,私募机构作为较早接触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机构,对于初创期科技类企业的估值一定会给出更加合理的参考定价,尤其是那些处于亏损状态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目前正处历史性低点 投资时点是可遇不可求
市场中很多新三板企业在抱怨新三板流动性差,估值不高,融资难。从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目前新三板正处于历史性低点,这样的时点是可遇不可求的。像这样的历史性低点需要5~10年的周期才有可能出现一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越是新三板企业觉得难受的时候,越是投资机构有机会低价拿到优质企业股权的时候。
目前新三板企业价值被低估是显而易见的。众多新三板做市企业价格已低于2016年上半年企业定增的增发价,目前市场存在着双折价:一是流动性折价,因为流动性暂时无法改善,因此价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二是政策性折价,新三板各项政策正在快速落地,但市场吸收、接纳、反应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市场反应滞后,双折价的结果是带来了新三板的底部。 新三板私募股权投资却暗流涌动,更多的私募基金认识到目前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正在悄悄布局,以期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最低点。
分析认为,等到更多后续制度推出,更多资金势必会疯狂涌入。那个时候,就是新三板创新层流动性改善,估值提高的时刻。只是可以肯定,当市场真正起来的时候,资金再涌入布局,将很难赚到超额收益。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新三板的行情也一样会重复。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