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11-23
工信部力挺动力电池
11月22日,工信部官网披露《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管理。
征求意见稿大幅抬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而此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设定在2亿瓦时。
中国锂电国际高峰论坛23日召开
第四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本次论坛着重探讨锂电池产业链最新技术和研发方向,将有多家全球知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和机构参与,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的全球锂离子电池技术与行业的高峰论坛。
业内人士称,新能源汽车政策处于全面落地阶段,锂电池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0%以上。而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有望借新能源汽车东风迎来爆发增长。
双轮驱动推进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9 月份以来,由于消费电子类产品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加之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落地的政策预期,下游需求得到恢复,电芯价格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上游材料价格也企稳回升。目前容量型 18650 电芯2000mAh 的价格 5.2~ 5.3 元/颗,2500mAh 的价格 6.3~6.5 元/颗。尽管原材料前期部分涨价,但对电芯企业的影响还可以接受,目前下游电池采购仍以按需采购为主。主流材料价格都企稳反弹,其中锂电铜箔市场目前供不应求情况仍然在发酵,市场价已涨至 80 元/公斤。对于未来价格方面,各企业观点出现分化,有企业甚至认为年底会涨到 100 元/公斤,而有企业则认为虽然整体看涨,但是考虑到电池厂接受能力以及保护大客户利益的考虑,不会大幅调涨。无论如何,稳中有升已是定局。
政策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双重推动,有利于加快中国动力电池实现规模效应的进展,从而更早降低成本。中国制订了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时间表,并希望同时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锂离子电池实现技术升级后,2020年新型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提高一倍以上,达到350Wh/Kg,成本降低50%,达到0.6元/Wh;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高一倍,达到250Wh/Kg,成本降低一倍,达到1.0元/Wh。由于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至50%,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有望大幅下降,从而缩小与传统汽车的价格差,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走向私人用车市场。
关注新三板锂电池概念股
从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动力电池领域推荐以下企业:正极材料:安达科技(830809.OC)、天力锂能(833757.OC);负极材料:贝特瑞(835185.OC);隔膜:纽米科技(831742.OC);电解液:诺邦科技(837153.OC)。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