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7-01-25
126家新三板企业去年业绩报喜
截至1月24日,已有135家新三板公司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按照净利润增幅上限计,126家公司净利润实现一定程度增长,占比达93%。业绩增长幅度较大的公司主要来自计算机通讯业、电力热力生产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在上述126家2016年业绩报喜的挂牌公司中,99家盈利过千万元,5家盈利过亿元。其中,大运汽车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净利润7.2亿元;永安期货、中国康富、合晟资产及昊方机电预计净利润分别为6.08亿元、3.51亿元、2.5亿元、1.2亿元。
不过,银河激光、九州光电等多家企业2016年业绩预计亏损。其中,江隆股份预计亏损增大至545万元,公司上年同期净利润亏损233.87万元,本期亏损同比增加133%;奥一新源预计亏损460万元,亏损同比减少53.12%;研创材料预计首亏480万元,其于2016年8月挂牌,2014年、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7.2万元、587.3万元。
2017年新三板并购和转板市场将更加热闹
2016年,在市场不断扩容的同时,新三板市场的整体融资效应却在减弱,定增市场表现低迷、三季度整体融资金额创下两年来新低。分层制度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场表现两极分化日趋明显,不少基础层企业在市场得到合理估值和活跃交易的机会仍显渺茫。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新三板企业将目光投向并购市场以及寻求转板机会。据统计,2016年全年申请上市辅导的挂牌企业达190家,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三倍。全年共发生上百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案例,涉及重大资产收购的达21起。转板和并购市场的火爆从侧面反映出挂牌企业渴望“逃离”新三板的决心。从现有趋势来看,2017年新三板并购和转板市场将更加热闹。
新三板企业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了主板企业的重要并购标的池。相比于一般非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相对透明,财务安全性更高;相比于主板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拥有更前沿的技术和概念,整体估值较低且成长性良好。
交易并不活跃但财务状况良好同时处于基础层的企业更容易成为上市公司并购标的。这类公司相对比较“低调”,估值也更低。而被收购的新三板企业也可以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发挥自身资源和股份流通性上的优势。
投资布局而言,拥有转板概念、盈利能力良好且当前市盈率较低的股票会有更可观的预期收益。
以IPO为噱头做“市值管理”并不可取
新三板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并购标的池。第三方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对新三板企业的年度并购意向从55宗增长到137宗,总意向达成的年度并购交易额从96.6亿元增长到575.26亿元。但从数量上看,2016年成功达成的A股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并购交易仅有50宗,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上市公司尚处于观望状态。分析人士指出,挂牌公司普遍存在的估值难题成为制约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因素。
梧桐树新三板创始人刘澍表示 ,目前新三板估值整体不高,仍处于价值洼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19日,以2015年年报净利润为基础,剔除当日无成交额的企业,新三板整体市盈率估值水平为28倍,做市板块估值为28倍,协议板块估值为29倍,而创新层和基础层的估值分别为25倍和31倍。相比之下,截至2016年年底,A股企业成长性较高的中小板、创业板市盈率在50倍左右。“基础层很多企业没人去投,更勿论估值了。”
与市场估值偏低相比,近期新三板IPO概念股的崛起在市场掀起波澜。自浙江三星新材成为今年首家IPO过会的新三板企业以来,新三板“转板”热情升温,投资者纷纷抢购拟IPO概念股,相关个股估值水涨船高。
在IPO概念股高估值驱动下,不少挂牌企业动了“歪念头”。“有些资质较差的企业接受IPO辅导,主要是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这从不少企业IPO辅导期远超正常时间就可以看出端倪。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提前发出IPO风声,以此为噱头拉高市值,股价在短期内大幅拉升,大股东趁机减持,坑了不少投资者。”
“但以IPO为噱头做一些所谓的‘市值管理’并不可取。大部分企业停牌前都被炒得很高,IPO后业绩未必能翻番,最后还是要看业绩,尽量选择绩优股。”刘澍表示,“如果停牌前企业是20倍PE,3年后业绩能实现翻番,届时市场平均30倍PE,那样就有2至3倍收益。最终还是要看行业和成长性,没有成长性的企业20倍的PE就太高,比如建筑、装修、电器等行业。”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