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快速、最专业的新三板资讯 | 买三板
咨询热线:010-57496903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三板企业利润增速优于中小创 市场“抢筹大战”白热化

导语
据证券日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已于5月4日通过新三板分层方案。

买三板 | 2016-05-06

新三板企业利润增速优于中小创 市场“抢筹大战”白热化

新三板分层方案获通过

据证券日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已于5月4日通过新三板分层方案。

“预计新三板分层不会推迟。”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另一位知情人士也表示“新三板分层不会推迟”。实际上,按照去年11月份发布的《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工作安排,今年5月份实施分层。对此,证监会以及全国股转系统也多次公开确认。

据申万宏源统计,6883家已公布2015年年报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有5693家公司盈利,占比82.7%,盈利总额排名前列的主要是金融类公司,其中东海证券以18.3亿净利润居于榜首,其次是盈利14亿的南京证券,湘财证券、齐鲁银行、中科招商和华龙证券的盈利也都超过10亿元。不过从盈利区间来看,净利润1000万至3000万的公司数量居多,占比30.6%,净利润超过1000万的公司在全部挂牌公司中占比达到49.9%,但也有68家公司的净利润在10万元以下。

整体来看,6883家挂牌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29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较2014年回落0.1个百分点;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78.7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14年上升6.8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录得25.3%和19.2%的净利润增速。

新三板企业利润增速优于中小创

广证恒生就新三板企业的成长性和创业板进行了对比。据该证券咨询公司统计,从财务数据上看,新三板企业平均资产为2.81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平均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0.13亿元;创业板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11.01亿元,平均资产达22.95亿元,平均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21亿元。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绝对值上看,新三板企业仍与创业板企业有较大差距。

不过,从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上看,2015年度,新三板有多达234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100%以上,占比达34.02%。而同期创业板公司净利率增长在100%以上的数量为72家,占比为14.82%。创业板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占比高于新三板企业,而高增速区间的企业数量却少于新三板。以净利润增长衡量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来看,新三板企业要好于创业板企业。

另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创业板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8.62%。同期,新三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10.87%,其中协议转让板块9.83%,做市板块为14.72%。广证恒生认为,整体而言,新三板净资产收益率比创业板要高,整体盈利能力更好。

还有券商对可能入选创新层的一批企业进行了单独统计分析,以同时符合两个以上创新层标准的107家企业为样本基础,其平均营业收入为6.82亿元,虽然离创业板的平均规模还有一定距离,但这10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达到9404万元,与创业板的平均净利润1.21亿元已差距不大。而该107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达到24.41%,净利润增长率(算术平均)达到356.57%,远远超过创业板。

市场“抢筹大战”白热化

伴随分层制度实施日期临近,各方对能够进入创新层的“优质标的”的竞争也日趋激励,对新三板分层之后带来的“政策红利”有所期待。

在业内人士看来,能够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将是未来新三板市场的“明星资源”,同时也会是市场争抢的投资对象,无论是流动性还是估值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过去大部分做市商都会花很大的精力进行跑量,门槛相对卡的很松,造成僵尸股横行,但在分层的预期下,这种从量标准逐渐被质量标准取代,加上监管对中介机构推荐挂牌、持续督导等业务的质量要求从严,主办券商对企业的资质也会更为看重。”另一家中型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分层的预期刺激下,市场对创新层标的的“抢筹大战”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阶段,很多中小券商的做市竞争力开始加强,和大型综合券商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有明确概念股的挂牌企业成为争抢重点。另一方面,各大券商为扩大做市业务,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毫不手软。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最后一周,东方证券以16.64亿元的做市投入荣登做市资金排行榜榜首,广发证券 、中泰证券、中信证券 、海通证券等大中型券商在做市业务方面则分别投入9.39亿元、9,28亿元、6.72亿元、6.59亿元,不少券商的做市投入均在不断放大。

下半年有望迎投资热潮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目前投资者在新三板市场上面临的最大压力还是在流动性束缚所带来的被动“锁仓”上。这对于追求资本流通过程中价值增值的投资人而言,影响巨大。新三板目前的流动性,已经令资本的“运动属性”受到极大的束缚,不敢“轻举妄动”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的真实写照,这又进一步压抑了潜在的市场流动性,形成恶性循环。

当前,市场上对新三板私募产品的到期情况众说纷纭,一些谨慎的投资者担忧下半年可能会迎来一波到期潮而对市场形成压力。对此,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相对乐观,并指出新三板私募产品到期潮应该在2017年下半年来临。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5月份新三板分层正式启动之后,将逐渐释放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创新层的流动性是否能达到市场预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测试期”,“测试期”很多投资者可能依旧持有观望态度。新三板的投资热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缓慢到来。


关键词: 新三板 分层 抢筹

推荐阅读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