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5-18
苦撑七年的归真堂,依旧没有获得登陆资本市场的“通行函”。
2013年4月,证监会宣布中止归真堂IPO审查。当时,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曾在媒体面前哭诉,“早知这样就不搞上市”。
三年后,其将目标瞄向了飞速发展的新三板。在提交申请后,新三板曾先后两次发来问询函。其中包括子公司黑熊的来源是否合法,饲养黑熊是否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取胆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依法履行相关程序等。
由于新三板是归真堂进军国内资本市场的最后一线机会,归真堂在回复时也格外细致。针对股转提出的关于“合法性”问题,归真堂亮出了“驯养繁殖许可证”、“福建省野生动物经营加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租赁房产使用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五大证书。
尽管如此,新三板市场依然终止了归真堂的挂牌申请。5月14日,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发布题为《新三板确认归真堂挂牌申请终止审查,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的文章。文中称,“它基金”于5月9日下午收到全国股转系统电话,通知他们归真堂的挂牌申请已经于4月初终止审查。
资料显示,归真堂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稀有名贵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中药制药企业。
公司称形成了完善的黑熊养殖、熊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体系,拥有独立的品牌、技术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其全资子公司福建归真堂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黑熊饲养、繁殖、科研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目前主要利用人工繁殖的第二、三代黑熊获取熊胆原料。
回顾归真堂的上市路
回顾归真堂的上市之路,一路上都饱受争议。
1、2009.11.19
归真堂在《福建日报》发布接受辅导公告,正式开启了向主板迈进的第一步。报道一出,随即引发大量媒体及社会人事关注,批评质疑反对声不绝于耳。
2、2011.02.09
《中国青年报》刊登《市场应对归真堂“活熊取胆”亮“红牌”》一文,舆论声讨之声陡然加大。
3、2012.02.14
由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歌手韩红、作家毕淑敏、企业家李东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72位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签署的《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吁请函》,由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送交中国证监会。
吁请函反对归真堂上市,认为“归真堂一旦获批上市,将引发社会各界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激烈争辩,并可能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能力和公信力产生质疑”。
2012年,这场备受争议的IPO历经了社会对其几乎持续整年的高度关注,最终在2013年夭折——巨大的压力之下,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在媒体面前哭诉,“早知这样就不搞上市”。
4、2013年4月
证监会宣布中止归真堂IPO审查。
5、2013年6月
归真堂在受访时表示,目前不是IPO的最佳时机,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可选择再启IPO。
6、2015.12.14
带着翻倍的黑熊数量,归真堂卷土重来,这次他选择了新三板,企图从新三板曲线冲击主板。
在收到挂牌申请函后,股转系统高度重视,先后两次针对归真堂发了问询函。2016年4月5日,股转系统公布了归真堂第二次问询回复函。
7、2016.5.9
全国股转系统回复它基金,归真堂药业挂牌审查已终止。
归真堂未来或面临业务转型
如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里已查不到归真堂的相关信息。分析人士表示,在“人工熊胆”已经研制成功的前提下,归真堂坚持使用“活熊取胆”的方式制药,这是其几度徘徊资本市场大门而不入的最直接障碍。
2015年8月,上海凯宝宣布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组成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在“体外培育熊胆粉”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获得化学等值、生物等效天然熊胆粉的生物转化熊胆粉,正在筹建一套能稳定运行并适合中试放大生产的生物反应器,以实现体外培育熊胆粉的批量生产,并完成中药三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认为,“熊胆粉项目研发审批是一个历史性转折,意味着传统熊胆汁生产熊胆粉的模式将彻底改变。我们不仅将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与天然熊胆粉化学等值、生物等效的熊胆粉替代品,解决熊胆的资源紧缺问题,也将对保护濒危动物做出重要贡献。”
“活熊取胆”的敏感、熊胆产品销售的合法合规问题,使得归真堂在IPO、以及挂牌新三板的道路上连番失利。至于归真堂是否会逐步缩小、甚至放弃活熊取胆的业务,或许还需要动物保护人士的长期争取。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称,“活熊取胆给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这个残忍的产业在现代股票交易市场没有立足之地。我们敦促归真堂及其他熊胆制药企业尽快转型,积极研发和使用替代制品。”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