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5-31
买三板5月31日讯 对挂牌公司分层,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市场分层将有助于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新三板市场内部分层,优势十分明显。
新三板市场分层本质上是风险的分层管理。挂牌公司分层不是将挂牌公司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优与次”,而是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市场需求的挂牌公司提供相适应的平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合理分配资源。对于基础层挂牌公司而言,它获得与其发展阶段、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市场服务,同样也能赢得成长空间。
机会早知道:私募基金“围猎”新三板
股市低迷、债市违约……眼下,在“资产荒”炙烤之下,各路资本不得不另寻其他高弹性投资品种,而利好频现、又急速扩容中的新三板市场,也吸引了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围猎”与布局。
无论是专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还是专长于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都将新三板市场作为其未来“围猎”和布局的方向,而驱动他们业务转型的内在动因,却是高净值人群投资“退二进一”的新趋势。
“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现在正是股权投资的春天。”在不久前举办的一场面向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沙龙上,某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负责人称,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即投资“正在发生,但尚未流行的未来”。
在私募业内人士看来,对中国高净值人群来说,他们曾经有过一段最好的时光,房地产、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备受他们青睐,但考虑到币值风险,今年不妨将可投资资产进行多元化、全球化配置。
市场主流趋向:流动性将集中在创新层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分层制度落地后,大概率会使得目前有限的流动性集中到创新层,而使得基础层成为僵尸股遍地的‘停尸房’。”实际上,即使在分层前,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分化已非常严重,以5月24日的截面数据为例,成交金额排名前1%的新三板股票占全部成交金额的比重高达78.5%。
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流动性集中于创新层更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上海一家大型私募负责人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不认为流动性分化有什么问题,基础层的公司符合条件每年都有机会进入创新层,进入创新层也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层级调整。”
投资新玩法:基础层套利价值凸显
估值套利模式初现“我从去年12月开始就开始布局一些2016年无法进入创新层,但从营收增速来看很有爆发潜力的股票,特别是符合标准二的,会重点关注,成长性是新三板最基本的维度。”拥有十年新三板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林昌广表示,“我更愿意挖掘每年一度进入创新层的基础层的企业,但不会投资没有希望进创新层或者从创新层"掉队"的企业。”
这一思路已成为众多新三板投资者的选择,即在创新层和基础层之间流动性折价造成的估值差异中做文章,在基础层到创新层的“升级中”赚取超额收益。
根据中信证券胡雅丽团队的研究,预计创新层和基础层估值一上一下,整体估值价差或接近50%;未来创新层的成交金额占比料将处于全市场60%至80%的区间。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