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5-31
主办券商处于新三板核心位置,是要陪挂牌企业走“一生”的人,从挂牌前到正式挂牌,再到定增融资、做市交易,以及未来发行企业债、优先股,这些都少不了主办券商的忙前忙后。
券商困境一:没做好被股转系统处罚
5月26日下午,股转系统连发了5条券商处罚公告,中枪的小伙伴有东莞证券、广发证券、上海证券、广州证券、国海证券。
翻阅针对上述五家券商的相关决定发现,为未做市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违规现象出现频率最高。如广发证券、上海证券、广州证券为合迪科技、国海证券为揭阳科技、东莞证券为晓鸣农牧提供做市报价服务,但在提交《后续加入做市申请》时,相关企业均仍为协议转让方式。
对此股转公司表示,这反映涉事券商做市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违反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5.4条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管理细则(试行)》第十七条的规定。
券商困境二:做不好被企业更换
督导企业过多 精力不够
据统计,目前已有230家新三板企业与原主办券商“分手”,尤其是今年前四个月,平均每个月都有近20家“离婚分手”事件。如苏立电热去年12月21日挂牌,今年4月份就和中信证券解除督导关系。
数据显示,目前申万宏源是新三板上持续督导企业最多的主办券商,共督导了248家企业,位居第二名的是齐鲁证券,其持续督导企业数量为134家,二者的差距已高达114家。
7394家挂牌企业,84家主办券商,平均每家券商负责88家企业的持续督导。目前大多数券商的新三板部门所有人加起来也不够88人,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多个企业的督导工作。
券商业务能力结构失衡 经验欠缺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负责人诸海滨此前也曾表示,随着做市制度的运行、分层制度的实施,市场对于主办券商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券商在新三板的业务能力结构上失衡,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比如很多挂牌能力强的券商,在持续督导能力上欠缺。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前期主办券商的选择上没有经验,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后更换更适合自己的主办券商也无可厚非。因为选择一名负责、有能力的主办券商,对于当下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来说异常重要。
承诺无法兑现
“券商的做市融资能力是分手最主要的原因。挂牌前很多公司团队都是做实业出身,对资本市场、券商能力都不了解,如何选择大多是听地方政府、园区或者是朋友介绍。挂牌后,对这个市场、中介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就会按照公司发展和需求去换券商。”中信证券一位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
“之前券商抢项目比较厉害,很多中小券商为了揽项目,会承诺挂牌后多长时间帮助完成融资,完成多少额度的融资,有的甚至会承诺将旗下其他产业链上的项目介绍和对接,结果挂牌后完不成,就产生了矛盾。”一位业务人员说。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