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6-12
市场上也不乏有大资金在寻求好的项目。好的企业在获得资金青睐具有天然的优势。对投资者而言,分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筛选成本又能提高投资效率。
新三板分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企业挂牌新三板,无非是想解决融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16万亿房地产资金在寻求在寻求再配置方向、9万亿银行理财产品、5万亿海外资金共计30万亿蓄势待发,这些资金都在寻找优质的股权投资渠道。此外,还有诸如保险、社保等。
5月27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出台了新三板分层制度,分层之后,企业的融资思路更是要随着制度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唯一不变的根本,就是要先踏踏实实做好企业。市场上也不乏有大资金在寻求好的项目。好的企业在获得资金青睐具有天然的优势。
国信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鲁先德近日表示,分层让挂牌企业被差异化对待,更有利于孵化创业公司。对投资者而言,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筛选成本又能提高投资效率。而对监管部门而言,可针对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监管标准,降低监管成本。
创新层机会多
创新层的标准一集中的是绩优股,标准二是成长股,标准三是价值股,分层也可以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开聚焦投资人视野,让流动性集中。而在基础层的企业也获得了较为包容的政策和环境,有更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根据最新鲜出炉的分层方案来看,创新层的许多单项财务指标直接秒杀了创业板。换言之,创新层企业尤其是标准一的企业大部分已经达到上创业板的条件。
券商人士表示,创新层一定会比基础层更多的吸引眼球,“从分层方案在政策微调方面还是有一些变化,监管层还是希望把实业和资本市场能相结合,而并不是简单地从市场拿资金满足流动性需求。”
从市盈率来看,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平均市盈率为47,而创业板的则是104,估值优势明显。从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来看,创新层企业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22.1%,而创业板的则是9.1%。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ROE水平是创业板企业的2倍多。(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一个常用指标,强调的是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是从企业所有者角度反映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创新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1,而创业板企业的数据仅0.5。这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快于创业板。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从营业利润增长率来看,2015年创新层企业营业利润增长率为325%,而创业板企业的数据为-85%。
基础层“升层”存套利机会
券商、投资机构、公私募机构等各家机构纷纷对新三板市场发展前景预期乐观。不过,从市场行情看,做市指数首周交易日未能延续强势格局,分层利好逐渐消化。与此同时,围绕分层方案的市场争议并未停歇。不少市场人士判断,未挤进创新层的基础层企业或沦为僵尸层,而制约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流动性枯竭问题仍未解决,增量资金难以入场,投资新三板市场的基金产品仍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多位券商及新三板投资机构人士分析,分层落地后,基础层企业并不会被市场抛弃,机构反而或扩大对基础层企业的投入,来博弈潜在“升层”的估值套利。目前分层制改革仅是解决新三板问题的第一步,后续仍需配套政策和相关利好的出台,引入更多机构进场来激活新三板。
深圳市金融人才协会专家顾问、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高崎近日表示,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判断要素,我们不是看企业在哪个层,而是看他在哪个阶段,比如医疗器械的企业在没打开市场前,其实很难进创新层,但不代表他们没生命力。所以基础层的企业不要气馁。
鲁先德表示,做市角度并不排斥基础层,反而此时关注基础层性价比更高。从券商角度表示,市场本身会给基础层“再分层”,优秀的企业仍然会得到关注。
新三板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
华南地区某大型券商投融资部负责人表示,新三板分层不仅是简单的分两个层,而是为未来相应的政策落地作铺垫,“目前新三板已经容纳了超过7000家挂牌企业,政策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新三板相关政策也是趋于谨慎,需要在稳定、可控的范围内。”
“其实新三板分层可看作分步走,而分层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如果仅仅是分两层的话,达不到政策精确实行的目的,分两层,分步走。”上述券商负责人表示,放眼更长久的三年、五年,可能会设立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鲁先德指出,新三板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相比于A股市场,新三板从出生的制度设计就是健康的,所以它能尽量避免A股那样的估值泡沫问题、散户化问题,更理性更可控。新三板将继续释放制度红利,完善市场化机制,保持活力、先进性与开放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短期内不被人看好是正常的。但长远来看,不到两年到三年,就有大把机会。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