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7-08
分层实施以来 仍难解流动性困局
新三板分层制于6月27日正式推出以来,只经历了27日和28日两个交易日的交投活跃,随后迅速降温,交易量与交易金额重回分层前的水平。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分层制度似乎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市场上也有乐观的声音,认为眼下的交投低迷不过是暂时的。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表示,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落地,一方面增加了市场的活跃性,另一方面提升了创新层优质企业的关注度。对于分层后市场会出现短期的低迷现象,则不必过于担忧,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需要理性的思维与判断,投资者在此期间持观望态度属常态。
前海大宇资本董事长卢山表示,分层制的推出,对于新三板的流动性来说只是一个短期的催化剂,还需要后续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时,新三板分层制的“引流效应”,还受主板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情况的影响,去年以来的几次大幅下跌,对投资者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更多的是存量资金在博弈,缺乏新进资金的引入。卢山认为,私募做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为推动新三板流动性增加一些机构的力量。拿到股权的私募机构,由于关乎最后的退出,有提供流动性的内在动因。
64%挂牌企业涉占款
随着监管层的行动和新三板挂牌企业不断的信息披露,挂牌企业资金占用问题愈演愈烈。
“对于很多新三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老板来说,完全没有适应公司由非公众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转变,还以为和此前一样,认为公司的钱就是老板自己的钱。”北京地区一家创新层挂牌公司的董秘表示。
对此,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也指出:“新三板上挂牌的企业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大,他们有挪用的需求,甚至在挂牌之前很多企业都习惯性地挪用资金。另外,企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对新三板的规则并不了解,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甚至董事长都不懂法。”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7日,在7725家挂牌企业中,共有4975家企业发布过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公告,出现资金占用问题的企业比例高达64%,其中绝大部分在2016年后发布。另外,还有134家企业的主办券商发布了针对有关企业资金占用问题的《关联方资金占用的风险提示公告》。
根据天星资本研究院的统计,被风险提示的134家企业总计占用资金45.58亿元,平均每家占用资金3400万元;总计未偿还资金6.84亿元,平均每家未偿还资金510万元。资金占用类型方面,借款企业共81家,总计占用资金19.99亿元;与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企业共43家,总计占用资金21.34亿元。
新三板劲刮监管风暴
据了解,全国股转系统早在2015年第四季度便两次下发通知,要求2015年以来所有有发行记录的企业,就“大股东占款及提前使用定增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自查。股转系统也对自查结果进行了反馈。
全国股转系统联合地方证监局在2016年3月又进行了一轮针对挂牌企业的财务抽查,其中占款问题再次成为核查重点。针对这次核查,一家券商内核部门人士透露,监管层告诉持续督导人员强调务必重视占款问题,股东及关联方占款必须偿还干净,且不能再次发生。
在数次核查之后,监管层终于推出了最严厉的监管措施,挂牌公司发行股票时,如果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情形的,正在核查和整改的公司,暂停备案审查。也就是说,如果挂牌公司事涉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情形,企业将无法进行定增。挂牌审查期间出现大额资金占用的情况将会直接被劝退。
未来中介机构将要随企业一同承担再次出现资金占用问题的风险。
“新三板的监管思路一直是将中介机构的责任前置,这与注册制的一些思路相吻合,但对中介机构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以此次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为例,中介机构要求发表明确的意见就相当于给涉事企业做了背书,一旦再犯,中介机构也难辞其咎,从另一个角度看,监管层在总结资金占用问题之时也将部分责任归结于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希望利用这样的安排督促中介机构尽责。”华南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场外市场部的负责人分析称。
毫无疑问,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正在成为2016年新三板市场监管的关键词,随着近日有关企业定增将被暂停,监管层的监管措施也在逐渐升级。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