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快速、最专业的新三板资讯 | 买三板
咨询热线:010-57496903 登录 注册

首页 · 研究院 · 正文

工业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 新三板这些企业可关注

导语
机构认为,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加持,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迎来良好发展契机,未来5-10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买三板 | 2016-08-04

工业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  新三板这些企业可关注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按应用不同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对各种作业进行控制的工业用机械,一般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它是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通讯与网络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工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机械工业中的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零部件加工和简单装配、检测等工序上,以及在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部门中,完成有害物质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潜力仍然巨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快速增长,全球占比持续提升。IFR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148万台,我国保有量为18.9万台,全球占比12.8%,首次超越韩、德,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10-12年,据此可估算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在170万台左右,我国保有量约为25万台,全球占比约15%,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仍位于底部,未来需求潜力巨大。2014年全球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尽管经过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由5年前的11增加到2014年的36,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甚远,仅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政策加持等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6.6万台,全球占比26.66%,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销售国第一,对标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普遍水平200台/万名工人,我国工业机器人存量较当前仍有近5倍的增量空间。我国人口结构拐点已现,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加持,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迎来良好发展契机,未来5-10年将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展望

根据最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将达10万台,对应2016-2020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速28%。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以外资/合资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机构认为,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加持,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迎来良好发展契机,未来5-10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据估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到19.17万台,2015年至2020年五年内,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总规模将近1500亿元。面对每年增长率30%左右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应统筹全局,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综合自身优势,全力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智能制造领域争取一席之地。

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梳理,看好具备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基础工艺扎实、具备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的本体制造企业及具备规模优势的系统集成的相关新三板企业。推荐重点关注北超伺服(831544)、伯朗特(430394)、利和兴(834013)、拓斯达(831535)、上海君屹(832760)和江苏北人(836084)等。


关键词: 新三板 机器人

推荐阅读

评论专区